期數 | 第12期 |
---|---|
篇名 | 我畫我自己,故我存在:以施叔青《兩個芙烈達‧卡蘿》為中心 |
作者姓名 | 李時雍 |
頁碼 | 57-68 |
摘要 | 自畫像具有現代主義藝術家轉向自我審視的旨趣,同時也呈顯出這一美學思想的核心關注:主體性;施叔青曾經在〈那些不毛的日子〉(1970)提及畫下敘事者「童年夢魘的一頁頁風景」的孟克(Edvard Munch)如此,在《兩個芙烈達‧卡蘿》(2001)中尋蹤、追問「終其一生努力不懈地描繪自己的容顏」的墨西哥女畫家亦如此。施叔青小說中呈現對於內在精神的審視和刻畫,透過論者如王德威所指出的怪誕、鬼魅主題,連結上現代主義者對於異端的傾向,亦往往流露著主體性分裂的危機,就像畫家隔著畫布自畫。本文嘗試從跨藝術的角度,藉由自我的再現,及觀看的主、客體關係等,以《兩個芙烈達‧卡蘿》為討論的中心,兼論另一部同樣以藝術為主軸、介於虛構與真實的「旅行小說」《驅魔》(2005)。對於曾著有藝術論著的施叔青,這些雕刻與畫作如何進入文學的視野?而跨藝術如何可能提供一個重新觀看小說的方式?更重要的是,現代主義所關注的主體性問題,又如何在小說家複雜的觀看和書寫形式中展開? |
關鍵字 | 施叔青、《兩個芙烈達‧卡蘿》、《驅魔》、現代主義 |
附加檔案 | 檔案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