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English

期刊論文

期數 第6期 
篇名 土庫考:本土地名的源流與東亞世界的連結 
作者姓名 簡宏逸 
頁碼 77-100 
摘要 地名是人與地方互動的產物,因此考證地名的源流和意義,可以為我們重建先民在這片土地生活的歷史,並且揭露一個族群在更大脈絡下的活動經驗。本文透過考證「土庫」的地名歷史和原始意義,一方面爬梳原始文獻,為地名考證的過程提供堅實基礎,同時也將討論範圍擴展到散布於東亞世界中的「土庫」,嘗試從更廣的視角探求難解地名的原意,以及先民在東亞世界活動經驗的普遍性。根據土地契約和地圖等文獻史料,「土庫」這個地名在台灣本島的分布北自台北,南到高雄,沒有明顯的地域性,可以推斷它是一個源自普遍生活經驗的地名。惟這個地名的原始意義已經不在現代人的生活經驗中,使我們必須從更多的歷史文獻著手。本文考證相關語言史料,發現土庫正如它字面上的意義,為土造防火倉庫,在14世紀就已經出現在中國的文獻上。後來隨著閩南海商網絡在東亞海域的擴張,在日本、暹羅、印尼爪哇都有被稱為「土庫」的建築物,並在臺灣成為廣泛分布的地名。「土庫」一詞的語義也在17、18世紀擴張,從原本的防火倉庫,增加商業據點的意義,並進入馬來語,成為東南亞的文化成分。但在台灣和閩南,用來稱呼防火倉庫的「土庫」被「火庫」取代,以致現代人無法理解「土庫」的意義,從而導出各種不同的俗民字源。透過考證「土庫」的地名源流,我們可以瞭解「土庫」在早期台灣農業社會的功能,重建這個地名一度失去的意義,同時也以「土庫」為線索,將在地的地名與漢人在東亞世界的活動經驗連結,展現地名作為一個研究方法的潛力。 
關鍵字 土庫、防火倉庫、商業據點、地名考證、海商網絡 
附加檔案 檔案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