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English

期刊論文

期數 第19期 
篇名 〈散戲〉、〈最後夜戲〉中的歌仔戲文化與性別政治 
作者姓名 曾秀萍 
頁碼 1-22 
摘要 洪醒夫(1949-1982)的〈散戲〉(1978)與陳若曦(1938-)的〈最後夜戲〉(1961)是台灣小說中再現歌仔戲文化與演員生活的經典作品。隨著時代環境的變遷,小說中的戲班成員成為現代社會中的從屬階級,在作品中呈現某種程度的「失聲」或「失語」的狀態。然而,男女兩性在歌仔戲班的位置及處境並非完全相同,本文將以〈最後夜戲〉和〈散戲〉為主要文本,分析小說中男、女成員的再現有怎樣的差異?兩性的身體、話語、敘述和歌仔戲文化、鄉土建構間形成哪些不同的關係?檢視歌仔戲演員「失聲」、「失語」與「失身」的痕跡,探討以歌仔戲文化所代表的台灣鄉土建構和性∕別文化交纏的意識形態,以及其中的弔詭之處,據此進行反思。文中指出小說敘述往往在「緬懷(歌仔戲)過往輝煌」的「共同的記憶」中,男女兩性因為性別位置與權力關係的差異,其記憶與被記憶的方式,以及因應當下的行為、態度也有所不同。男性常沈湎於過去的輝煌與顯赫中,而對於當下的困境呈現「失語」的狀態;而女性作為團員則是呈現「失聲∕失身」的窘境,不僅須在戲台上做出不合宜的表演,更要在戲台外兼差維生;還有身為女人與人母的掙扎,每每在角色扮演及轉換間與他人、自我相衝突。這兩篇小說均投注了對母職的關注,然而兩者的走向大不相同,隱約透露了作家性別位置對母職與女性自我認同間的抉擇與價值觀的差異。本文將以性別政治批判性的角度重新審視〈散戲〉,並以〈最後夜戲〉作為參照來指出,探討這類小說時須將性別因素並置討論,避免讓小說中豐富多樣的訊息,完全籠罩在鄉土論述、民族主義的大傘之下,以釐清各項權力關係,找出更多失聲的從屬階級,進而建構融合重層歷史、性別政治、美學傾向等多元混雜的關係性論述。 
關鍵字 性別政治、歌仔戲、鄉土女性、洪醒夫、陳若曦 
附加檔案 檔案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