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活動 Ha̍k-su̍t Ua̍h-tāng
國際學術研討會
Kok-tsè Ha̍k-su̍t Gián-thó-huē
主題:Global interactions in the Sinophone World: Reflecting on Coast, Compagnie and Cultural Commemoration
時間:2024年5月30(四)–6月1日(六)
地點: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館 B1 國際會議廳(台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29號)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
補助單位:國科會
時間:2019 年 9 月 6 日 ( 五 ) – 9 月 7 日 ( 六 )
地點: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館 B1 國際會議廳(台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29號)
主辦單位: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語文學系
協辦單位:農村發展基金會、台北市政府秘書處
補助單位:科技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時間:2017 年 9 月 8 日(五)– 9 月 9 日(六)
地點: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館 B1 國際會議廳(台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29號)
主辦單位: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語文學系
補助單位:科技部、文化部、教育部、客家委員會、原住民族委員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天母扶輪社
協助單位:台北市政府秘書處
時間:2015 年 9 月 3 日(四)– 9 月 4 日(五)
地點: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館 B1 國際會議廳(台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29號)
主辦單位: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語文學系
指導單位:科技部、教育部、台北市政府、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時間:2013 年 9 月 5 日(四)– 9 月 6 日(五)
地點: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館 B1 國際會議廳(台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29號)
時間:2013 年 9 月 7 日(六)
地點:長榮大學第一教學大樓2樓T10201
主辦單位: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語文學系、長榮大學台灣研究所
指導單位:教育部、國科會、原住民族委員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時間: 2012年6月9日-10日
地點: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進修推廣學院一樓演講廳(台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29號)
主辦單位:國立台灣文學館承辦單位: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語文學系
指導單位: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時間: 2010年10月23(六)、24(日)
地點: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館 B1 國際會議廳(台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29號)
主辦單位: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所
合辦單位:國立台灣文學館、台文筆會、台灣母語聯盟
指導單位: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時間:2009 年 9 月 4 日(五)– 9 月 5 日(六)
地點: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館 B1 國際會議廳(台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29號)
時間:2009 年 9 月 6 日(日)
地點:長榮大學
主辦單位: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所、長榮大學台灣研究所
合辦單位:國立台灣文學館
指導單位:教育部、客委會、國科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文學院
時間:2008 年 9 月 6-7 日
本研討會目的在經由學術論文的研討,促進國際間與台灣各大學民間團體及個人研究交流的機會,共同致力於台灣各族群母語及其文化之振興工作。
時間:2008 年 9 月 6 日
本研討會主要是為了增進台灣語言文化及文學之跨領域學術研究深度廣度,鼓勵新生代學者積極從事研究撰述,特創設定期性且徵稿對象針對在學青年學者之台灣學學術研討會,希冀台灣研究之向下札根,以求學術水準之賡續進步與發展。
時間:2007 年 4 月 27 日(五)
地點: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館國際會議廳
時間:2007 年 4 月 28 日(六)
地點: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綜合大樓502、509室
時間:2007 年 4 月 29 日(日)
地點:長榮大學第一教學大樓視聽中心
主辦單位: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所、長榮大學台灣研究所
指導單位:教育部、文建會、客委會、國科會
時間:2006 年 9 月 9-10 日
地點: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館B1國際會議廳
本研討會邀請包括美日比利時荷蘭澳洲等國學者,共同針對母語文學在母語教育中扮演如何之角色,進行探討對話。會議最後並邀請現職母語教師針對母語教育的現況進行座談。
時間:2005 年 3 月 19 日(六)– 3 月 20 日(日)
地點: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館 B1 國際會議廳(台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29號)
時間:2005 年 3 月 21 日(一)
地點:長榮大學第一教學大樓視聽中心
主辦單位: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所、長榮大學台灣研究所籌備處
協辦單位:台灣哲學會
贊助單位:教育部、文建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學發處、長榮大學研發處、長榮大學人文社會學院
時間:2005 年 1 月 8 日(六)– 1 月 9 日(日)
地點: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綜合大樓509國際會議廳(台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29號)
主辦單位:教育部
承辦單位: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所
協辦單位:長榮大學研究發展處、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贊助單位:教育部、文建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學發處、長榮大學研發處、長榮大學人文社會學院
專題演講
Tsuan-tê Ián-káng
日 期 | 演講者 | 講 題 |
2024.3.12 | 柯智豪(作家、音樂人) | 土地聲音的挖掘與提煉:從客語樂團「好客樂隊」到製作原住民歌手巴奈台語專輯《夜婆》 |
2024.3.12 | 柯智豪(作家、音樂人) | 台灣流行音樂的社會實踐:1990年代非主流音樂的台灣社會凝視 |
2024.3.18 | 何玟珒(文字工作者、2022台灣文學獎金典獎得主) | 我是這樣子寫小說的:淺談我的寫作生涯 |
2024.3.19 | 張亦絢(作家) | 文學應說哪國語?從音聲多樣談「小語言們」 |
2024.3.19 | 吳義芳(台灣師大表演藝術研究所所長、學程主任) | 舞蹈.身體.幸福感:舞蹈療癒實務 |
2024.3.19 | Irmy Schweiger(Professor, Department of Asian and Middle Eastern Studies at Stockholm University, Sweden) | Memory, Activism and Social Justice: Kao Jun-honn’s Great Leopard Project in 拉流斗霸 |
2024.3.25 | 林初梅(日本大阪大學人文學研究科教授) | 跨越藩籬,推展台灣——日本坊間的台灣熱與模糊的台灣意象 |
2024.3.29 | Wendy Wan-ting Wang(PhD Candidate, Department of East Asian Languages and Cultur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 “Savage Borders:” Mountain Infrastructures, Early Photography, and the Indigenous Futurity of Taiwan (1897-1930) |
2024.4.2 | 胡長松(作家) | 胡長松的台語文學奇航——對華語到台語的語境思考 |
2024.4.12 | Linda Gail Arrigo艾琳達(Human Rights Activist and Academic Researcher)、Liu Che Hao劉哲豪(Producer)、Bernard Chang張山黑(Director) | Echoes in the Lost Pages: World Premiere and Post-screening Talk in NTNU(公共電視台語台 〈毋但是思念〉全球首映及映後座談) |
2024.4.12 | Victor Louzon (Assistant Professor, Sorbonne University)、Jeffrey Wasserstrom(Chancellor’s Professor,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 | Studying 228 from Europe: Scholarly Choices and Public History; |
2024.4.15 | Edward Vickers(日本九州大學教育系教授) | 台日觀點下的鄭成功形象 |
2024.4.16 | 鄭肇祺(台東大學文化資源與休閒產業學系副教授) | Seafood: Freshness, Taste, and Sustainability |
2024.4.16 | Denisa Hilbertova(Lecturer, Masaryk University in Brno) | Taiwan in Propaganda v. Taiwan in Underground Literature: The Role of Taiwan in Czechoslovakia during the Cold War |
2024.4.22 | 謝舒凱(台灣大學語言學研究所教授) | 從多模態語料庫到多模態AI |
2024.4.23 | 徐聖凱(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博士後研究) | 「總統的賴皮寮」?台灣的礦場、能源與煤礦工人 |
2024.4.30 | 盧志杰(MCJJ)(演員、作家) | 莎士比亞到沙士B亞:用台語共世界寫/搬入來台灣 |
2024.5.3 | 聞天祥(知名影評人、金馬執委會執行長) | 同志電影在台灣的回顧與展望 |
2024.5.14 | 陳允元(國北教大台灣文化研究所助理教授) | 世界的心臟,島嶼的花香——台灣現代詩發展的移植與承繼 |
2024.5.14 | 余舜德(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 | Let’s Have a Cup of Tea Together |
2024.5.21 | 吳易叡(成功大學不分系暨醫學系人社科副教授) | 島嶼的皺痕・自由的河 |
2024.5.24 | Kaja Kaluzynska(Taiwan Fellowship Scholar, Doctoral School for Social Sciences, Jagiellonian University, Poland) | Techniques of Textual Media Analysis |
2024.5.28 | Michelle T. King(Associate Professor, History Department,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 | Chop Fry Watch Learn: Thinking Through Chinese Cookbooks and Cuisine with Fu Pei-mei |
2024.5.28 | 柯智豪(作家、音樂人) | 台灣文藝的傳統與現代:《血觀音》、《孤味》、登美丘高校舞蹈部Avantgardey來台灣? |
2024.5.28 | Thomas Fliß(費陽)(Postdoctoral Researcher, Project “Taiwan as a Pioneer”, University of Trier) | Many Roads Lead to Taiwan: Ways to Learn Taiwanese |
日 期 | 演講者 | 講 題 |
2023.9.20 | Astrid Lipinsky(奧地利維也納大學台灣研究中心、東亞系教授) | 慰安婦研究的方法與實踐(How Do I Conduct My Research on Comfort Women?) |
2023.10.3 | 洪崇銘(蔗青文化工作室負責人、洪醒夫文學電影製作人) | 鄉土文學的「影像化」—―談洪醒夫《歸鄉三部曲》的台語電影改編 |
2023.10.3 | 天江喜久 (Researcher, Center for Reconciliation Studies, Waseda University, Japan) | Left Behind: Korean Women in Postcolonial Taiwan and Their Predicament |
2023.10.3 | 黃震南(文獻收藏家、「活水來冊房」主人) | Tuì文獻看台語ê百年興衰史 |
2023.10.4 | 朱約信(創作歌手) | 楊逵把我們變成歌——遇見30歲的鵝媽媽 |
2023.10.4 | 張友漁(作家) | 找我的書嗎?請去童書舖 |
2023.10.6 | 張娟芬(作家)、施佑倫(導演)、羅士翔(台灣冤案平反協會執行長) | 寫作、拍攝與思辯:《殺戮的艱難》與《彼岸》座談 |
2023.10.16 | 朱宥勳(作家) | 「台灣」在「文學」的哪裡——外地文學與中央文壇 |
2023.10.17 | 黃子寧(中研院台史所博士後研究員) | Tuì白話字文獻看台灣史 |
2023.10.18 | 張友漁(作家) | 童話仰著下巴說:「不要跟我講科學!」 |
2023.10.18 | 張友漁(作家) | 故事在哪裡? |
2023.10.19 | 黃郁欽x陶樂蒂(繪本家) | 用台語看繪本 |
2023.10.26 | Wen-chi Li(Swiss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Postdoctoral Mobility Fellow, University of Oxford)、 Ti-han Chang(Lecturer, University of Central Lancashire) | Making the Case for Taiwan Studies: Taiwan Literature as World Literature, and the Anthropocene |
2023.10.31 | 李清木(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麻醉科終身榮譽教授) | 台語聲調語音之美 |
2023.11.7 | 林怡潔(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副教授) | 從飲食人類學到新媒體:跨領域研究 |
2023.11.7 | 陳淑容(敏實科技大學通識中心助理教授) | 保正伯:蔡秋桐的公共參與和文化實踐 |
2023.11.7 | 陳涵郁(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助理研究員) | 台史博常設展2.0的多元協作及內容轉譯 |
2023.11.7 | Henning Klöter(德國柏林洪堡大學亞非研究所教授) | Missionary Linguistics in East Asia: Sources and dissemination of linguistic knowledge |
2023.11.14 | Nancy Guy(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音樂系教授) | Listening and Looking for Garbage in Taiwanese Popular Music and Film |
2023.11.21 | 林央敏(作家、文學史家) | 我向望的台灣文藝復興 |
2023.11.21 | 吳易叡(成功大學不分系副教授) | 台灣tī世界醫學史中間ê位處 |
2023.11.23 | Wendy Cheng(Associate Professor of American Studies, Scripps College)、Christopher Fan(Assistant Professor,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 | Island X: Taiwanese Student Migrants, Campus Spies, and Cold War Activism How to Live Safely in a Taiwanese American Universe: Ambiguity in Charles Yu’s Fiction |
2023.11.27 | 吉田真悟(日本一橋大學言語社會科助理教授) | Uì「複語言」ê觀點來認捌家己ê語言資源 |
2023.11.28 | Bi-yu Chang(Deputy Director of Taiwan Studies at SOAS, University of London) | The Making of Taiwanese: Identity Formation and Social Studies Education |
2023.11.28 | 石婉舜(清華大學台文所副教授) | 那些沒拍成電影的劇本告訴我們的事——《林摶秋全集》的出版意義 |
2023.11.30 | 林小杯(繪本家) | 我如何踏上台語繪本創作之路 |
2023.12.5 | 洪崇銘(蔗青文化工作室負責人、洪醒夫文學電影製作人) | 鄉土文學的「影像化」—―談洪醒夫《歸鄉三部曲》的台語電影改編 |
2023.12.5 | 王文傑(卓騰語言科技創辦人及核心開發工程師) | AI 時代下的語言學 |
2023.12.11 | 劉展岳(法國國立東方語言與文化學院INALCO台語和華語教師) | 台語佇法國 |
2023.12.13 | 莊嘉穎(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 相似的他者:台灣和新加坡的歷史、文化、政治、經濟淵源 |
日 期 | 演講者 | 講 題 |
2023.3.8 | Daniel Micah Isaacson/嚴天寧(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研究生 | A Foreigner’s Perspective on Taiwan Popular Culture((阿)啄仔看台灣流行文化) |
2023.3.10 | 黃惠偵(導演) | 「從牽亡少女到國際導演」─我的紀錄片創作與生命歷程:從「 |
2023.3.28 | 周定邦(作家、台灣說唱藝術工作室藝術總監) | 歌仔冊ê前世今生:Ùi台灣唸歌思想起 |
2023.3.28 | 周定邦(作家、台灣說唱藝術工作室藝術總監) | 逐个來激五仁:歌仔冊ê詩歌散文敍事 |
2023.4.11 | 顧友友Yoann Goudin(法國國立格勒諾布爾大學語言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 Plurilanguaging : Contrastive Phonological Conscientization and Intercomprehension(培養多語言能力: |
2023.4.18 | 侯羽穎(猴老大泰式手工廚房品牌主理人) | 泰國的飲食文化與美食外交政策 |
2023.4.18 | 王昭華(作家) | 台語散文散散仔論 |
2023.4.19 | 溫若喬(Stray Birds台文翻譯版《浪鳥集》翻譯) | 新時代、新語感:台文浪鳥飛轉來—《浪鳥集》的誕生 |
2023.4.21 | 小魚(台灣無性戀小組成員) | 無性戀運動現狀與自我探索:國際到本土 |
2023.5.1 | 楊双子(作家) | 道道點心都是一個時代:歷史小說家的台中飲食踏查 |
2023.5.1 | 謝宜安(台大中文所碩士、台北地方異聞工作室成員) | 附身合體:轉譯與文學的新身體 |
2023.5.4 | 董宜佳(台中市原住民族文化館研究及文物保存維護專員) | 排灣族的神話與傳說 |
2023.5.9 | Scott Sommers (Assistant Professor, English Language Center, Ming Chuan University) | Harnessing the Power of Language and Technology: An Introduction to ChatGPT |
2023.5.9 | 王婉育(大享食育協會專案經理) | 食育推動現場該知道的事&食育教案設計 |
2023.5.9 | 劉靜娟(作家) | 用台語來佮劉靜娟開講 |
2023.5.10 | 李惠仁(導演) | 〈邁向權力之路〉紀錄片觀影與映後座談 |
2023.5.15 | 李嘉琪(銘傳大學應用日語系講師) | 日治時代台灣原住民神話與傳說 |
2023.5.17 | 貝思維(英國牛津大學漢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 向〈他者開啟〉:台灣原住民文學與藝術 |
2023.5.22 | 朱宥勳(作家) | 掌握內容,思索媒介:文學知識的其他可能 |
2022.5.23 | 吳國禎(公視台語台主持人) | 解文說字台語傳真 |
2023.6.6 | Uma Talavan 萬淑娟(平埔族西拉雅文化協會理事長) | 發現國際,回歸本土:從族語譯本《馬太福音》到西拉雅族/語的認 |
2023.6.6 | 周定邦(作家、台灣說唱藝術工作室藝術總監) | 台灣身世文學「唱」:大目周來唸歌 |
日 期 | 演講者 | 講 題 |
2022.9.14 | Ian Rowen(台師大台文系副教授及《Transitions in Taiwan: Stories of the White Terror》編輯) | Stories of Taiwan: Short Story Reading Club |
2022.9.19 | 張瀚云(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漢學研究》執行編輯) | 我的正統不是你的正統 |
2022.9.29 | 林初梅(大阪大学言語文化研究科言語社会専攻教授) | 與「日本」邂逅──從反日到知日的歷程 |
2022.10.3 | 林靖傑(導演) | 《台灣男子葉石濤》紀錄片拍攝的緣起與過程 |
2022.10.4 | 蔡逸璇(劇作家、挽仙桃劇團藝術監督) | 當代新編歌仔戲的追求 |
2022.10.14 | 林靖傑(導演) | 影響李安最深的導演──胡金銓 從《臥虎藏龍》開拍前談起 |
2022.10.17 | 黃恩宇(成功大學建築系副教授) | 17世紀熱蘭遮堡壘、市鎮與市民 |
2022.10.19 | 洪儀真(政治大學社會學系兼任助理教授、法國巴黎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社會學博士) | Chantal Thomas的《回憶咖啡館》與法國文化性──譯者的凝視 |
2022.10.20 | 蔣永學Thilo Diefenbach(《東亞文學雜誌》副編輯、《戒嚴:臺灣文學選集》、《白色的思念─鄭烱明詩選》譯者) | 天海之間:一本新型台灣文學選集 |
2022.10.26 | 鄭順聰(作家) 莊佳穎(台師大台文系副教授) | 何謂「古錐文化」? |
2022.11.1 | 周彥彤(聯經出版社童書主編) | 彼時,用來燃燒水的文字 Hit-sî, iōng lâi hiânn sio-tsuí ê bûn-jī |
2022.11.1 | 蔡蕙頻(台灣圖書館編審) | 百年風月:台灣史上的情色消費 |
2022.11.8 | 吳國禎(公視台語台主播、 許亞芬歌子戲劇坊2022年新作《黑水溝》編劇) | 台灣文學與戲曲的重塑性 |
2022.11.9 | 林靖傑(導演) | 如何展開跨界的藝術對話:紀錄片與舞蹈、音樂、劇場的合作 |
2022.11.15 | 潘永祥(奇謀行銷整合有限公司總經理、台灣火鶴花產業發展協會秘書長) | 行入農漁村,做伙重新起造咱台灣的產業 |
2022.11.22 | 費陽Thomas Eduard Fliss(德國特里爾大學漢學系「台灣做頭陣」計劃博士後研究員) | 台語和德語俗諺語的異同 |
2022.11.23 | 馬躍.比吼 Mayaw Biho(南島魯瑪社執行長、紀錄片導演) | 原住民自主教育 |
2022.11.24 | 陸敬思Christopher Lupke(亞伯達大學東亞研究系教授、譯者) | 台灣文學進入美國──分享LiFT書系 |
2022.12.28 | 許卉林(《台灣男子葉石濤》紀錄片導演) | 文學紀錄片的未來展望 |
2022.12.28 | 羅達菲Dafydd Fell(SOAS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比較政治學教授、台灣研究中心主任) | Making Taiwan Studies Relevant to Comparative Politics: My Experience Studying Taiwan’s Green Parties |
日 期 | 演講者 | 講 題 |
2022.3.23 | 吳建興(五花鹽發行人)、 凌可樂(五花鹽編集長、共同創辦人) | 愛與勇氣與錢錢的奇幻旅程——創業大概就是這些的排列組合吧 |
2022.5.19 | 劉恒姁(專業遊戲譯者) | 遊戲翻譯 翻意 再翻益 |
2022.5.23 | 何佳穎(綠色餐飲指南創辦人) | 遙遠而迷人的旅途:由農夫市集到綠色餐飲指南,綠色產業生態圈逐漸成形之路 |
日 期 | 演講者 | 講 題 |
2022.2.24 | 蘇世雄(國小台語教師) | 台語新聞面臨的新詞問題 |
2022.3.8 | 林培雅(中山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 民間文學的情色創作 |
2022.3.10 | Aiong Taigi(YouTuber) | My Journey learning Taigi in Taiwan(英台語活動) |
2022.3.12 | 衣若芬(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 家在那兒,心就在那兒:鍾梅音的泰國和新加坡時光 |
2022.3.22 | 余舜德(中研院民族所研究員兼副所長) | 陳年、清香與完美的球形:從身體感研究台灣茶風味的轉變 |
2022.3.31 | 鄭清鴻(前衛出版社主編) | 外文台譯實務及市場 |
2022.3.31 | 丘愛芝(國際陰陽人網頁中文版創辦人) | 陰陽人運動與生命歷程 |
2022.4.7 |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跨性別小組 | 跨性別生命故事分享 |
2022.4.8 | 黃惠偵(《日常對話》導演) | 鄉土老年女同志的處境與困境:《日常對話》放映座談 |
2022.4.14 | 黃惠偵(導演) | 跨國移工與底層處境:從《八東病房》、《烏將要回家》談起 |
2022.4.19 | 武雄(流行音樂作詞家) | 台語寫歌當著時 |
2022.4.28 | 黃之綠(漁業廣播電台主持人) | 台語同步口譯 |
2022.4.28 | 黃惠偵(導演) | 從自學到自成一家:我的社運、學習與創作歷程 |
2022.5.3 | 李勤岸(中正大學台灣文學與創意應用研究所教授、台師大台文系退休教授) | 詩是死時始是詩:我ê詩路 (Si sī sí-sî sí-sī si: Guá ê si-lōo) |
2022.5.5 | Ciwang Teyra(台大社工系助理教授) | 原住民跨性別/同志現況與處境 |
2022.5.26 | 彭仁郁(中研院民族所研究員) | 性創傷與療癒:亂倫創傷主體的心靈地景 |
2022.6.7 | 江育達(農村武裝青年主唱) | 濁水溪,思想起 |
日 期 | 演講者 | 講 題 |
2021.9.30 | 周美玲(導演) | 「私角落」紀錄片放映+座談 |
2021.10.1 | 張娟芬(導演) | 「審判王信福」放映+座談 |
2021.11.9 | 徐聖凱(中研院台史所博士後研究) | 從看戲到跳舞:日治時期的庶民與流行文化 |
2021.11.15 | 張安琪(台博館「疫觸即發-百年島嶼戰疫特別展」策展人) | 博物館歷史展示的實踐與困難:以「疫觸即發:百年島嶼戰疫特展」為例 |
2021.11.19 | 蘇致亨(《毋甘願的電影史:曾經,臺灣有個好萊塢》作者) | 虹影伏流:《孽子》以外的同志電影史 |
2021.11.19 | Dr. Brett Todd(School of Languages and Cultures, University of Sydney) |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on Taiwan’s Policies on Indigenous Languages |
2021.11.23 | 洪子偉(中研院歐美研究所副研究員) | 實存運動佮台灣哲學 Si̍t-tsûn Ūn-tōng kah Tâi-uân Tiat-ha̍k(台語演講) |
2021.11.29 | 伊格言(台灣作家) | 聽說失戀平均半年會好?一則關於愛情演化史與人類文明史的辨證 |
2021.12.1 | Hsin-I Sydney Yueh(Taiwan Fellow 2021, Associate Professor, Northeastern State University) | 社群時代鄉民的合作與行動:以黃明志和辣台妹為例 |
2021.12.9 | 曹銘宗(《艾爾摩沙的瑪利亞》作者) | 寫好看的台灣故事:從台灣史普到歷史小說 |
2021.12.21 | 林小杯(繪本創作者) | 繪本沿路ê風景袂䆀 |
2021.12.23 | Anthony Carlisle(International Affairs Supervision, The Garden of Hope Foundation) | The Role of Civil Society in Taiwan’s Democratic Development |
日 期 | 演講者 | 講 題 |
2021.4.13 | 陳南宏(編劇、製作人) | 賴和教我按怎照鏡 |
2021.4.26 | 林奎章(《台語片的魔力》作者) | 淺讀台語片與日本文化 |
2021.5.6 | 張亦絢(作家) | 「國家並不夠」:《永別書》裡的台灣(文學)史問題 |
2021.5.10 | 廖元甫(北科大電子工程系副教授) | 台語語音辨認與合成應用—機會與挑戰 |
2021.5.11 | 王薈雯(公視台語台兒少群企劃) | 聽講~你的台語! |
2021.5.18 | 張亦絢(作家) | 「台灣並不夠」:如何思考台灣文學的抓地與展翅性──以語言與養分可能為主 |
2021.5.20 | 王增勇(政大社工系教授、促轉會委員) | 凝視‧創傷:同志與轉型正義 |
2021.5.28 | 張亦絢(作家) | 「性別並不夠」:台灣同志文學裡的「混台灣學」 |
2021.6.3 | 彭仁郁(中研院民族所副研究員、促轉會委員) | 與性創傷共處的人們 |
日 期 | 演講者 | 講 題 |
2020.9.23 | 蕭志榥(國家實驗研究院研究員) | 開放街景與自由軟體運動 |
2020.9.30 | 洪一梅(台大數位人文研究中心) | 生命故事資料庫與DocuSky |
2020.10.7 | 楊翠(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主委、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教授) | 導讀《走過長夜》系列文集 |
2020.10.12 | 徐聖凱(中研院台史所博士後研究員) | 1930年代台灣的庶民文化與流行文化 |
2020.10.13 | 王昭華(音樂人、作家) | 一个台文人ê行跤土想 |
2020.10.20 | 吳國禎(公視台語台主播) | 台語台新聞主播ê一工(兼參訪公視台語台) |
2020.10.22 | 陳豐惠(李江却台語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 專業台語心適講 |
2020.10.26 | 黃恩宇(成大建築系助理教授) | 17世紀福爾摩沙雙城記—熱蘭遮與普羅民遮 |
2020.10.30 | 畢恆達(台大城鄉所教授) | 質性研究法介紹 |
2020.11.5 | 陳素真(台師大學生輔導中心諮商心理師) | UCAN測驗 |
2020.11.10 | 張睿銓(音樂製作人、彰化基石華德福教師) | 「非教育思考」—為什麼要上大學 |
2020.11.26 |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志工 | 多元性別、跨性別、身障情慾、愛滋議題講座 |
2020.12.03 | 賴友梅(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常務理事) | 性騷擾與法律、身心修復:《玫瑰的戰爭》放映座談 |
2020.12.10 | 沙力浪(布農族詩人、文學家) | 從mai-asang祖居地,談山林文學 |
2020.12.10 | 劉文(中研院民族所助理研究員) | 迷因、陰謀論、酷兒偏執:疫情中的情感共同體 |
2020.12.14 | 陳思宏(作家) | 從鬼地方出發,經過佛羅里達,抵達柏林:文字創作的實踐與試煉 |
2020.12.24 | Ciwang Teyra(台大社工系助理教授) | 原住民與多元性別 |
2020.12.24 | 鄭清鴻(前衛出版社主編) | 台灣文學史的精讀、轉譯和應用 |
2020.12.29 | 蘇育平(外交部亞非司中亞科一等秘書回部辦事) | 以色列多元文化與以巴和平前景 |
2020.12.31 | 瀟湘神(小說家,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成員) | 從百年前的文豪旅行,看台灣的未來 |
2021.1. 5 | 賴咏華(足英台磅米芳阿華師;Youtuber;母語運動者) | 雖然未來我毋知 |
日 期 | 演講者 | 講 題 |
2020.3.24 | 葉又菁(專業配音員) | 【配台語!講座】理論篇:皮卡丘好食無?:台語聲優進行式 |
2020.3.27 | 陳允元(台師大台文系兼任助理教授) | 如何做出強大的PPT?!──PPT實作坊 |
2020.4.7 (線上) | 江志倫(專業配音員) | 【配台語!講座】實務篇:第一次當台語聲優就上手! |
2020.4.21 | Thilo Diefenbach(蔣永學)(翻譯學者) | Writing a History of Taiwan’s Literature: A Challenging Task |
2020.4.24 | 鄭清鴻(前衛出版社主編、台灣文學館藏品故事轉化行銷計畫一、二期計畫主持人) | 企畫案發想、撰寫、執行 |
2020.5.12 | 吳國禎(公視台語台新聞主播) | 【報台語!講座】台語口說藝術的現代傳播 |
2020.5.12 | Faye Yuan Kleeman(科羅拉多大學亞洲語言文化系教授) | Boats, Trains, and the Tropics: Japanese (Post)Colonial Travel Writing on Taiwan |
2020.5.15 | 蔡雨辰(沃時文化執行總監) | 自由工作者的生存之道 |
2020.5.22 | 謝孟珈(台師大台文系行政秘書) | 公文有妙用?──提升你的邏輯與表達 |
2020.6.5 | 巫維珍(麥田出版社副總編輯) | 業界如何看待應徵者的自傳、履歷與面試技巧 |
日 期 | 演講者 | 講 題 |
2019.9.10 | 王明理(王育德次女) | 王育德紀念館週年紀錄片《回鄉》播放及映後座談 |
2019.10.24 | 海島演劇 | 《回憶的華爾滋—張常美、丁窈窕、施水環》台語戲劇演出及導演座談 |
2019.10.29 | 蔡蕙頻(國立台灣圖書館編審、國北教大台文所兼任助理教授) | 談情說愛半世紀:日治時期台灣人的愛情 |
2019.11.5 | 巴代(作家) | 巴代寫作歷程 |
2019.11.12 | 王昭文(成功大學歷史系博士、中研院台史所研究助理) | 聽故事、寫歷史、揣家己 |
2019.11.21 | 陳志銳(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國立教育學院副教授) | 新加坡的文學旅遊:從陳志銳的獅城地標詩學談開去 |
2019.12.10 | 意傳科技 | 「SuíSiann 媠聲」講座暨發表會 |
2020.1.2 | 翁麗淑(鷺江國民小學教師、台灣性別平等協會理事、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理事) | 我的多元性別教育實踐 |
2019.09.10 王明理︱王育德紀念館週年紀錄片《回鄉》播放及映後座談
2019.10.24 海島演劇 ︱《回憶的華爾滋—張常美、丁窈窕、施水環》台語戲劇演出及導演座談
2019.10.29 蔡蕙頻︱談情說愛半世紀:日治時期台灣人的愛情
2019.11.05 巴代︱巴代寫作歷程
2019.11.12 王昭文︱聽故事、寫歷史、揣家己
2019.11.21 陳志銳︱新加坡的文學旅遊:從陳志銳的獅城地標詩學談開去
2019.12.10 意傳科技 ︱「SuíSiann 媠聲」講座暨發表會
2020.01.02 翁麗淑︱我的多元性別教育實踐
日 期 | 演講者 | 講 題 |
2019.10.1 | 吳庭宇(公視台語台新聞組) | 公視台語台工作經驗分享 |
2019.10.31 | 許書容(奇異果文創公司編輯企劃) | 校友薪傳實習經驗分享 |
2019.11.22 | 陳冠禎(奇異果文創公司企劃) | 實習經驗與工作職涯──從研究方法的學習講起 |
日 期 | 演講者 | 講 題 |
2019.10.22 | 劉定綱(公視台語台新聞組) | 翻轉國文課:做一本現代公民需要的國文課本 |
2019.10.30 | 陳彥樺、莊宜璇、潘彥維(氣候變遷創意實作競賽金獎地理系學生) | Carbon-Cutter 從人文生活觀察到科技實踐 |
2019.11.12 | 徐聖凱(《日治時期臺北高等學校與菁英養成》作者) | 「校史」的發現、研究、推廣與校齡延長 |
2019.11.20 | 鄭清鴻(前衛出版社主編) | 前往文學世界的港口鑰:「拾藏」文學故事轉譯與商品開發經驗談 |
2019.11.26 | 蕭宇辰(臺灣吧Taiwan Bar創辦人) | 故事轉譯力:從臺灣吧經驗談轉譯策略與技巧 |
2019.11.27 | 陳志洪(台師大資訊教育研究所副教授) | 遊戲轉譯力:從全局觀閱讀談人文桌遊設計 |
日 期 | 演講者 | 講 題 |
2019.3.28 | 周東彦(狠主流多媒體+狠劇場導演) | 穿梭在劇場和影像的夢 |
2019.4.23 | 周盈成(前中央通訊社駐日內瓦特派員、Taipei Times記者;現從事貿易工作) | 從「世界台」到「正港」:台語文的媒體創意 |
2019.4.23 | 徐博宇(迷彩廣告攝影創辦人、資深攝影師) | 台灣頂級食材攝影紀錄與心法 |
2019.4.24 | 陳耀昌(台大醫院醫師、歷史小說作家) | 島嶼DNA:台灣人疾病人類學與台灣史 |
2019.5.3 | 翁筠婷(香港中文大學性別研究博士、社團法人邊邊女力協會項目主任) | 異域∕欲風情──跨國華語女同志電影的離散時空與跨文化再現 |
2019.5.15 | 羅傳樵(台北地方異聞工作室總監) | 如何將台灣的文史資料轉化成故事 |
2019.5.17 | 陳南宏(《日據時代的十種生存法則》製片與編劇) | 當代台灣日治時期「文學劇」:《台北歌手》與《日據時代的十種生存法則》 |
2019.5.21 | 林欣怡(語言治療師) | 從語言學出發的語言治療師 |
2019.5.22 | 周子修(赫米兔娛樂公司創辦人、遊戲製作人) | 如何將台灣的文史資料轉化成電子遊戲與桌上遊戲 |
2019.5.29 | 邱翊(台北城市散步執行長) | 如何將台灣的文史資料轉化成城市步行導覽 |
2019.5.31 | 楊順清(電影導演、《他們在島嶼寫作》監製) | 台灣文學紀錄片的可能:從《他們在島嶼寫作》談起 |
2019.6.6 | 楊宗澧(好民文化行動協會理事長) | 好國好民的台灣想像:從媒體到地方組織的經驗談 |
日 期 | 演講者 | 講 題 |
2019.4.16 | Vanessa Frangville教授(Senior Lecturer, Chair Holder in China Studies and Director of EASt, research center on East Asia, Universite Libre de Bruxelles (ULB)) | “Depoliticisation” of the Uyghurs in China |
2019.5.2 | 赤松美和子(東京日本大妻女子大學副教授) | 重現1990年代台灣之校園青春電影中的性別保守日本 |
2019.5.14 | 葉又菁(專業配音員) | 配音這條路?──皮卡丘好食無?:台語聲優進行式 |
2019.5.21 | 葉又菁(專業配音員) | 做伙「配台語」──第一次當台語聲優就上手! |
2019.6.12 | 蔡惠名、王桂蘭(台師大台文系博士班畢業系友) | 海外華語台語教學經驗系友分享會 |
日 期 | 演講者 | 講 題 |
2018.9.18 | 甘炤文(《旅讀中國》雜誌資深企劃主編) 王婉育(學校午餐22經理、大享食育協會籌備處) | 職場需要什麼能力? |
2018.9.19 | 陳南宏(魔幻時刻影音公司負責人) | 台灣文學讓你年薪百萬 |
2018.9.26 | 鄭清鴻(前衛出版社主編) | 不管是什麼系,都給我來點『台灣學』 |
2018.10.3 | 呂東熹(公共電視新聞部製作人) | 峰迴路轉──台語電視台的曲折 |
2018.10.12 | 陳學祈(台北教大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飛頁書店研究員) | 從初出到集結──「精選」與「全集」沒告訴你的事 |
2018.10.23 | 胡其瑞(台灣大學數位人文研究中心技師) 洪一梅(台灣大學數位人文研究中心技師) | DocuSky與臺灣歷史地圖資料的結合、實作工作坊 |
2018.10.23 | 武敬凱(影音製作人、導演、攝影師) | 基礎影音拍攝:介紹最基本的影音攝影方式與技巧 |
2018.10.24 | 賴進貴(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教授) | 台北地景時空漫遊-從劍潭到東區 |
2018.10.30 | 武敬凱(影音製作人、導演、攝影師) | 影音拍攝實作與剪接:基礎實作與基礎剪接示範指導 |
2018.11.6 | 武敬凱(影音製作人、導演、攝影師) | 進階影音拍攝實作指導:進階微電影拍攝與實作指導 |
2018.11.7 | 張鳳(哈佛中國文化工作坊主持人) | 哈佛百年華裔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
2018.11.27 | 陳逸華(聯經出版社編輯主任) | 好看好讀——編一本容易上手的書 |
2018.11.30 | 楊宗翰(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助理教授) | 林燿德的新世代論述及其實踐 |
2018.11.30 | 藍士博(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二二八基金會董事) | 口述如何成為史料?──以《史明口述史》為中心 |
日 期 | 演講者 | 講 題 |
2018.10.2 | 游俊豪(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 離散族裔與其文學 |
2018.11.15 | Margaret Hillenbrand(何依霖)(英國牛津大學東方語文學系現代中國文學與文化副教授) | Negative Exposures, Or, How to Show the Unsayable in Contemporary China(曝光的底片:在當代中國如何言所不能言?) |
2018.11.15 | 史書美(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比較文學系、亞洲語言文化系及亞美研究系合聘教授∕本系講座教授) | 與史書美老師討論台灣研究方法論 |
2018.12.6 | 林初梅(日本大阪大學言語社會研究科准教授) | 異鄉で出会った私の母語:台湾語と華語 |
2018.12.20 | Dafydd Fell(羅達菲)(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台灣研究中心教授兼主任) | The Attraction of Taiwan Politics |
日 期 | 演講者 | 講 題 |
2018.11.1 | 馬躍‧比吼Mayaw Biho(紀錄片導演) | 當轉型正義遇上原住民 |
2018.11.5 | 楊弘韻(時報出版公司版權室主任) | 國際書展的功能與版權交易 |
2018.11.15 | 王秀齡(導演) | 風災紀錄片與社區重建:女性在社區重建所扮演的角色 |
2018.11.22 | Hiromi Tanaka & Kyoko Koma(日本明治大學副教授) | The Portrayals of Women in a Japanese Women’s Lifestyle Magazine, an an |
日 期 | 演講者 | 講 題 |
2018.3.29 | 許澤耀(大安社大、宜蘭社大講師) | 昔日台北の漢詩吟詠 |
2018.5.4 | 黃亞歷(導演) | 在反殖民與國族敘事之外:從現代性與跨國美學流動的觀點看《日曜日式散步者》 |
2018.5.14 | 廖新田(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 | 台灣水墨畫大師傅狷夫資料庫建置計畫 |
2018.6.5 | 黃舒楣(台灣大學城鄉與建築研究所助理教授) | 散步到城市廚房:百年菜市場變遷大不易 |
2018.6.14 | 王柏偉(台北市立美術館助理研究員) | 如果你不相信某個東西存在,你就不會想阻止它:殖民與技術的現代性 |
日 期 | 演講者 | 講 題 |
2018.3.28 | 陳伯銜(互動國際數位公司技術經理) | 說故事的另類出路:ArcGIS Online及Story Maps的應用 |
2018.4.13 | 鄭秀姬(台視專案經理、「閱讀時光2」行政統籌) | 「閱讀時光」是如何練成的?從實務面看台灣文學的影視改編 |
2018.5.3 | 蔡宛璇(詩人、造型與視覺藝術工作者) | 蹛佇身軀底的語言 |
2018.5.22 | 邵大倫(第52屆廣播金鐘獎流行音樂主持人獎得主、寶島新聲廣播電台主持人、歌手) | 台語新聲代─改變的力量 |
2018.6.19 | 吳易蓁(夾腳拖劇團團長、舞台劇導演) | 用戲劇講家己的故事 |
日 期 | 演講者 | 講 題 |
2017.9.25 | 張隆志(中研院台史所副研究員) | 人人都是歷史學家?:公眾史學與當代台灣 |
2017.9.27 | 李榮堂(新北市三重區鶴齡協會松年大學講師) | 台灣傳統童玩藝術 |
2017.11.2 | 朱惠足(中興大學台文所副教授兼所長) | 帝國下的權力與親密:殖民地台灣小說中的種族關係 |
2017.11.3 | 張娟芬(作家、德國漢堡大學博士) | 我的研究方法與研究之路 |
2017.11.13 | Tana Dluhosova(路丹妮)(捷克科學院亞非研究所研究員) | 解出版目錄的密碼:以數位人文剖析台灣文學史 |
2017.12.29 | Elizabeth Zeitoun(齊莉莎)(中研院語言所研究員) | 台灣南島語語言接觸與語言演變:以賽夏語、克里奧爾泰雅語、邵語及噶哈巫語為例 |
2018.1.5 | 李立劭(導演) | 從紀錄片視角看台灣:滇緬三部曲 |
日 期 | 演講者 | 講 題 |
2017.10.19 | 朱宥勳、鄭清鴻(台灣新生代作家、前衛出版社主編) | 念台灣文學卻找不到出路是否哪裡搞錯了? |
2017.10.30 | 呂尚儒(民視新聞台語過音編輯) | 一場鉸刀、石頭、紙的意外——台語配音員的養成計畫 |
日 期 | 演講者 | 講 題 |
2017.10.11 | Henning Klöter(韓可龍)(德國柏林洪堡大學亞非研究所教授) | 城市、 媒體與多語言現象──從柏林看台北 |
2017.11.13 | Christopher Lupke(陸敬思)(加拿大亞伯達大學東亞系教授兼系主任) | 電影的「聽淫病」:侯孝賢電影中音響∕窺鏡的破格性 |
2017.12.1 | Dušan Vávra(杜尚)(捷克馬薩里克大學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 | 二十世紀捷克道家文本的方法:在地脈絡化的問題 |
2017.12.14 | 林初梅(日本大阪大學言語文化研究科准教授) | 日本的台灣研究視角:以日治時期建築保存活動之研究為例 |
日 期 | 演講者 | 講 題 |
2017.10.3 | 葉思吟(小日子享生活誌專案總監) | On the Road:大理論與小日子 |
2017.10.11 | 劉亮雅(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系與台文所合聘教授) | 施叔青【台灣三部曲】中的歷史想像 |
2017.10.13 | 陳玉箴(台灣師大台灣語文學系副教授) | 質性研究法介紹 |
2017.11.7 | 鄭怡雯(台北科技大學通識中心助理教授) | 歐洲勞動博物館與臺灣的對話 |
2017.11.8 | 陳國偉(國立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副教授) | 混血王子的青春夢──台灣推理小說與日本 |
2018.1.5 | 鄭清鴻(前衛出版社主編) | 台灣文史為何∕如何大眾化 |
研究生分享會
(原研究小群)
Gián-kiù-sing Hun-hióng-huē
時間:2024年5月9日12:20-13:20
地點:台文系306會議室
主持:莊育穎老師
發表人 | 班別 | 題目 | 講評人 |
區立勤 | 博一 | 荷蘭東印度公司與大明帝國貿易意識形態分歧下的自由貿易 (Vrijen/Liberen Handel):17世紀早期漢斯.普特曼斯的視角 | 賀安娟老師 |
陳楷峯 | 博一 | 文獻學的初啼:吳守禮對《海音詩全卷》之校勘與考證 | 賀安娟老師 |
白鎔維 | 碩一 | 論女子的代誌:蔡培火《十項管見》內的婦女議題 | 陳奕儒 |
時間:2023年11月30日12:20-13:20
地點:台文系306會議室
主持:許慧如老師
發表人 | 班別 | 題目 | 講評人 |
陳俊昇 | 碩一 | 張文環小說「夜猿」、「 閹雞」、「山茶花」中的文學地景及現代性 | 李美蕙 |
李美蕙 | 博一 | 戰後留在中國之台籍左翼人士的際遇—以王康緒(王宏)為中心 | 陳俊昇 |
陳奕儒 | 碩一 | 癲癇患者汙名與新媒體平台傳播對癲癇疾病的後續影響分析 | 陳俊昇 |
時間:週四12:20-13:20
地點:台文系3樓會議室
主持:劉承賢老師
日期 | 發表人 | 班別 | 題目 | 講評人 |
11/24(四) | 俞棟祥 | 博一 | 夾縫中求生存的台灣白話文字運動──以蔡培火為例 | 呂美親老師 |
張育甄 | 碩二 | 梅與櫻背後的「月」光:〈倒數五秒月牙〉的越境語言與性別政治 | 曾秀萍老師 | |
12/1(四) | 陳映彤 | 碩四 | Ta̍k and muí in Taiwanese | 劉承賢老師 |
蔡豐全 | 博六 | 前輩軍旅詩人、跨語詩人的戰爭書寫 | 林淑慧老師 |
時間:週五12:20-13:20
地點:台文系3樓會議室
主持:曾秀萍老師
日期 | 發表人 | 班別 | 題目 | 講評人 |
5/6 | 徐敏真 | 博六 | 聚落中「聯合建醮儀式」的象徵與解讀︰以新竹市海山里保海宮為焦點 | 劉定綱老師 |
丁琇娟 | 碩二 | 比較王育德的台語文字觀佮這馬教育部標準化用字 | 劉承賢老師 | |
5/13 | 林莉莉 | 碩二 | 「寄情於物」:電影中的隱喻象徵 —以周美玲電影《刺青》為例 | 莊佳穎老師 |
5/27 | 胡均立 陳楷峯 | 碩二 | 歷史讀書會成果發表整體介紹 | |
林曦 | 碩二 | 客家飲食在台灣:族裔化飲食產業的在地轉向 | 陳玉箴老師 | |
陳致綸 | 碩二 | 另一個跨越「語」「文」的一代:試論戰後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的語文轉換及其影響 | 劉承賢老師 |
時間:週五12:20 /12:45-13:20
地點:台文系3樓會議室
主持:曾秀萍老師
日期 | 發表人 | 班別 | 題目 | 講評人 |
12/3 | 張瓊齡 | 碩三 | 微型網媒的經營之道--以《網氏》女性電子報為例 | 莊佳穎老師 |
林柏翔 | 碩三 | 台灣數位遊戲的宗教再現 | 莊佳穎老師 | |
12/10 | 劉承欣 | 博三 | 文學藏品如何走入日常:「拾藏:臺灣文學物語」的創設背景、普及策略與成果趨向 | 劉定綱老師 |
1/7 | 蔡志彥 | 博四 | 「土地無意識」的台灣文學批評論述 | 石牧民老師 |
時間:週五12:20-13:20
地點:台文系3樓會議室
主持:曾秀萍老師
日期 | 發表人 | 班別 | 題目 | 講評人 |
5/7 | 連翊翔 | 碩四 | 恐怖的美:艾蘿塔斯的獨立遊戲與國族認同 | 莊佳穎老師 |
韓美瑞 | 碩一 | 從修復型懷舊到反思型懷舊:《不散》中的殘/酷未來性 | 曾秀萍老師 | |
5/14 | 盧叔欣 | 碩一 | 從學生家長日常慣用語之使用現狀探討語言政策下的本土語言使用意識 | 王桂蘭老師 |
林佳怡 | 博七 | 台語的俗音類型與定位 | 劉承賢老師 | |
5/28 | 曾偉旻 | 博三 | 社群媒體Clubhouse能促成何種臺語公共論壇的聚集?以《逐家講臺語》為例 | 王桂蘭老師 |
林莉莉 | 碩一 | 論主體中「身體的所在/所在的身體」—以張文環《藝旦之家》為例 | 呂美親老師 |
時間:週四12:20-13:20
地點:台文系3樓會議室
主持:曾秀萍老師
日期 | 發表人 | 班別 | 題目 | 講評人 |
11/26 | 徐士閔 | 碩一 | 同志冥婚與成家意識探討 | 曾秀萍老師 |
闕慧慈 | 碩三 | 高調腐女求生記:論BL劇《HIStory》系列腐女妄想的再現與性別政治 | 林芳玫老師 | |
12/3 | 蔡志彥 | 博三 | 視而不見:戰後台灣地方小說中的蓋婭敘事 | 林淑慧老師 |
林莉莉 | 碩一 | 芒果在台灣的文化之旅—從清代文獻中番檨、番蒜到檨子林的觀察 | 林淑慧老師 | |
12/10 | 鄭維超 | 碩四 | 「家」在邊緣:《指月記》、《老西門》、《4891》中無名者的「歷史」記憶 | 曾秀萍老師 |
許芸萱 | 碩二 | 魔幻寫實主義佇高中台文課程的運用摘要 | 呂美親老師 |
時間:12:20-13:20
地點:台文系3樓會議室
主持:陳玉箴老師
日期 | 發表人 | 班別 | 題目 | 講評人 |
5/5 | 徐士閔 | 碩一 | 台灣戰後經濟變動「四萬換一塊」下之民生因應方法一隅— 以高雄市大樹區九曲堂為例 | 陳玉箴老師 |
陳楷峯 | 碩一 | 王育德音韻學理論與方法之研究 | 呂美親老師 | |
5/19 | 蔡志彥 | 博二 | 包括在外的微關係:翻譯蓋婭的後自然寫作觀 | 陳玉箴老師 |
張瓊齡 | 碩一 | 2010年代社區大學的臺灣文學課程拼圖–以9所資深社區大學為案例 | 曾秀萍老師 | |
6/2 | 蕭上晏 | 博一 | 「大眾文學」場域衝突現象初探——以《秘密讀者》〈挑戰秘密讀者〉為例 | 林芳玫老師 |
時間:12:20-13:20
地點:台文系3樓會議室
主持:陳玉箴老師、林淑慧老師
日期 | 發表人 | 班別 | 題目 | 講評人 |
11/7 | 蔡志彥 | 博二 | 「土地無意識」的臺灣文學歷史化提問 | 林淑慧老師 |
12/5 | 趙文豪 | 博六 | 1980年代的流行文學雜誌──《聯合文學》發端期(第1-98期)研究 | 陳玉箴老師 |
曾有欽 | 博七 | 排灣族詩歌文學內涵 | 簡明捷 |
時間:12:20-13:20
地點:台文系3樓會議室
主持:汪俊彥老師
日期 | 發表人 | 班別 | 題目 | 講評人 |
3/7 | 林鍵璋 | 博四 | 乩、法師與儀式之間:台灣閭山法師的「他我」修練觀 | 簡明捷 |
徐敏真 | 博五 | 微觀歷史:新竹市海山聯里香火廟的民俗信仰和宗教藝術研究 | ||
4/18 | 鄭如意 | 博二 | 嘉義魚市場產業文化發展與變遷 | 陳玉箴老師 |
彭建森 | 碩一 | 動畫電影《重甲機神 Baryon》中的認同消費 | 莊佳穎老師 | |
5/16 | 蔡志彥 | 博一 | 生態旅人的追尋:以「行旅」視域再探台灣自然書寫的意義向度 | 汪俊彥老師 |
陳德修 | 碩六 | 塞爾維亞與克羅埃西亞和台灣話文字系統的多文制之比較 | 賀安娟老師 |
時間:12:20-13:20
地點:台文系3樓會議室
主持:林芳玫老師
日期 | 發表人 | 班別 | 題目 | 講評人 |
3/29 | 蔡佳玲 | 博二 | 學術倫理線上課程簡介 |
|
4/26 | 林昀 | 碩一 | 「我泱泱大中國」在台灣的敘事忠實性:以新媒體「眼球中央電視台」為例 | 現場討論 |
時間:12:20-13:20
地點:台文系3樓會議室
主持:林芳玫老師
日期 | 發表人 | 班別 | 題目 | 講評人 |
10/31 | 鄧孟倫 | 博三 | 閩南語身體詞三字熟語詞認知隱喻探析 | 許慧如老師 |
闕慈音 | 碩一 | 聽是聽有,毋過是按怎你kap我講無仝?──台語/ian/韻ê近代變化 | 許慧如老師 | |
11/28 | 楊小津 | 碩一 | 華文二語學習者提昇口說能力的重要方法與困境 | 現場討論 |
鄭如意 | 博一 | 嘉義魚市場產業文化的發展與變遷 | 現場討論 | |
12/26 | 游佩芸 | 碩二 | 性別化家國的書寫模式:李昂《七世姻緣》與平路《東方之東》 | 現場討論 |
時間:12:20-13:20
地點:台文系3樓會議室
主持:許慧如老師
日期 | 發表人 | 班別 | 題目 | 講評人 |
4/25 | 市川春樹 | 博六 | 臺灣語假名成立之後臺灣語教材、教學的發展 | 賀安娟老師 |
張日東 | 碩一 | 閩南語笑詼劇歐雲龍唱片的研究 | 陳龍廷老師 | |
6/6 | 鄧孟倫 | 博二 | 華語與閩南語手部三字格認知隱喻研究 | 姚榮松老師 |
鄧孟倫 | 博二 | 《百喻經》認知隱喻現象探討 | 現場討論 |
時間:12:20-13:20
地點:台文系3樓會議室
主持:許慧如老師
日期 | 發表人 | 班別 | 題目 | 講評人 |
10/18 | 李亭 | 碩二 | 臺灣外島軍事信仰:以東沙大王廟、南沙觀音堂為例 | 陳龍廷老師 |
蔡知臻 | 碩二 | 再現「東亞」:孟樊旅遊詩中的異域文化敘事 | 博士生趙文豪 | |
11/15 | 王鵬龍 | 博二 | 十七世紀臺灣原住民飲料分析 | 林淑慧老師 |
鄭維超 | 碩二 | 黃庭輔《指月記》(2002)中的異質空間 | 汪俊彥老師 | |
12/6 | 簡宏逸 | 博六 | 被發明的Quaty:福爾摩沙人村社會議名稱考 | 賀安娟老師 |
12/20 | 郭佩靖 | 碩三 | 大學生台語語言態度調查 | 現場討論 |
洪莞紜 | 碩四 | 中部青年的語言態度及因素研究 | 現場討論 |
時間:週四12:20-13:20
地點:台文系3樓會議室
主持:陳龍廷老師
日期 | 發表人 | 班別 | 題目 | 講評人 |
3/24 | 王鵬龍 | 博一 | 《灣生回家》的灣生思鄉分析 | 陳龍廷老師 |
呂東熹 | 博三 | 二二八事件對台灣文化傳播主導權之影響 | 林芳玫老師 | |
4/21 | 林和蓉 | 碩二 | 日治時期仕紳的觀戲經驗初探-以《黃旺成先生日記》為例(1912-1923) | 陳龍廷老師 |
潘寶鳳 | 碩四 | 四庄噶哈巫的「番婆鬼傳說」研究 | 簡明捷同學 | |
5/19 | 林鍵璋 | 博一 | 記憶與認同:臺灣印尼客籍移民「粄」文化研究 | 陳玉箴老師 |
楊慧鈴 | 博一 | 「後」帝國之眼與殖民地碎片──〈南風如歌〉中的台灣書寫 | 林巾力老師 | |
6/16 | 朴智賢 | 碩四 | 臺韓斷交後韓國對台灣認知深討-以平面媒體分析為例 | 賀安娟老師 |
王婉育 | 碩一 | 從文本到電視劇─《一把青》情感象徵分析 | 陳龍廷老師 | |
蔡知臻 | 碩一 | 移工、性政治、同性情慾:以陳素香《T婆工廠》為聚焦 | 曾秀萍老師 |
時間:週四12:20-13:20
地點:台文系3樓會議室
主持:陳龍廷老師
日期 | 發表人 | 班別 | 題目 | 講評人 |
10/8 | 蔡知臻 | 碩一 | 藏匿中的同志靈魂──論邱妙津《鱷魚手記》及《蒙馬特遺書》的同志意象 | 曾秀萍老師 |
林家丞 | 碩四 | 愛滋與文學研究初探 | 博三邱比特 | |
11/19 | 林益彰 | 博一 | 平民之光—探討地方文化局對於文學之作為 | 陳龍廷老師 |
吳文棋 | 碩二 | 同性情欲‧另類家庭‧雌雄同體:新編京劇《三個人兒兩盞燈》與《狐仙故事》的酷兒閱讀 | 林芳玫老師 | |
12/2 | 簡明捷 | 博三 | 旭海阿美族的歌謠與歷史文化 | 陳龍廷老師 |
時間:12:30-13:30
地點:台文系3樓會議室
主持:林淑慧老師
日期 | 發表人 | 班別 | 題目 |
3/23(一) | 吳嫣珉 | 碩二 | 台南柳營食鶴拳的歷史源流與學習者的思想建構 |
簡明捷 | 博二 | 兩種文化的共存與共生—恆春阿美族人的娘媽與嚮媽信仰 | |
趙文豪 | 博一 | 《聯合文學》小史研究 | |
4/16(四) | 陳龍廷老師 林巾力老師 | 台灣文學與文化的對話 | |
5/4(一) | 許慧如老師 | 你是beh點”芋仔煎”抑是”蚵仔煎?”–台灣話兩个中後元音的探討 | |
5/11 (一) | 張文豐 | 博五 | 探索生命的靈魂:台語流行歌曲創作人的心路歷程析探 |
市川春樹 | 博四 | 對韓語、台語(Hō-ló-uē)、臺灣客家語裡的日語借詞之考察 | |
林慧姃 | 博五 | 論吳新榮台灣文獻采錄的特色 |
時間:週四12:30-13:30
地點:台文系3樓會議室
主持:林淑慧老師
日期 | 發表人 | 班別 | 題目 |
10/2 | 簡明捷 | 博二 | 恆春阿美族的娘媽信仰 |
布萊德 | 博二 | 多重情態動詞建設 | |
趙文豪 | 博一 | 九二一災後副刊震殤詩的秩序建構 | |
10/23 | 李勤岸老師 許慧如老師 | 講台灣話運動─逐家攏講台灣話,逐項攏講台灣話 | |
11/6 | 津田勤子 | 博六 | 台日菁英與教養主義―以台北高校《雲業》、《杏》雜誌為中心 |
李嘉琪 | 博一 | 台灣漢人巫者形態及名稱演變試探:以「符師」為主要對象 | |
張文豐 | 博五 | 讓世界看見台灣原住民族文學之美─巴蘇亞‧博伊哲努《台灣原住民族文學史綱》的書寫與實踐 |
時間:12:30-13:30
地點:台文系3樓會議室
4/28由林巾力老師主持
日期 | 主講人 | 班別 | 題目 |
2/25(二) | 林芳玫老師 林淑慧老師 | 多彩多姿的謝雪漁:從跨文類書寫到多元文化活動 | |
4/28(一) | 布萊德 | 博二 | A Formal Linguistics Study of Modality in Taiwanese and Mandarin |
曾麗玉 | 博一 | 謝雪漁的國族意識與身份認同 | |
林慧玲 | 博三 | 臺灣原住民文學的「現代性」:以里慕伊‧阿紀的《山櫻花的故鄉》為例 | |
6/5(四) | 陳龍廷老師 曾秀萍老師 | 小說與戲曲中的性別再現 |
時間:週一12:30-13:30
地點:台文系3樓會議室∕教室
主持:林淑慧老師
日期 | 主講人 | 班別 | 題目 |
10/21 | 潘惠華 | 博三 | 台、新兩地閩南語電影的語言使用現象探討 |
林佳怡 | 博二 | 語言活力的實踐:新詞的台語轉譯方法與指標 | |
布萊德 | 博二 | 客語外來語分析 | |
11/11 | 市川春樹 | 博三 | 同化的指導者?─再論伊澤修二的語言政策及其對臺語言教育之影響 |
張能傑 | 博四 | 解讀台灣厭勝物中的民俗藝術 | |
林慧姃 | 博四 | 吳新榮〈亡妻記〉中的臺灣喪葬與現代化科學思想的衝突與互動 | |
12/2 | 陳玉箴老師 | 博四 | 鮮乳、煉乳、代乳粉:日治時期台灣的乳品消費概況 |
曾有欽 | 博二 | 書寫作為方法─典藏排灣族古典情詩韻文 |
- 一般生
時間:週四12:20
地點:台文系3樓會議室
日期 | 主講人 | 班別 | 題目 | 主持人 |
4/11 | 簡宏逸 | 博二 | 閩南頭家的命名學:「官」與「舍」的意義、用法、語源 | 林巾力老師 |
4/25 | 葉衽榤 | 博三 | 亞洲同志電影的「床戲」 | 林巾力老師 |
5/9 | 吳明宗 | 博一 | 青年如何文藝反共?──《幼獅月刊》創刊年十二期雜誌研究 | 林巾力老師 |
6/6 | 許慧如老師 | 真的有台中腔嗎? ──台灣中部華語初探 | 林巾力老師 |
- 在職生
時間:18:30
地點:文學院誠105教室
日期 | 主講人 | 班別 | 題目 | 主持人 |
3/20(三) | 蘇世雄 | 碩專二 | 李臨秋台語歌詩的聲韻風格 | 李勤岸老師 |
- 一般生
時間:12:20
地點:台文系3樓會議室
時間 | 主講人 | 班別 | 題目 | 主持人 |
10/11 | 潘惠華 | 博二 | 當代台語電視新聞播報實務之初探―以民視無線電視台與世新有線電視台為例 | 林巾力老師 |
10/25 | 林芳玫教授 | 《風前塵埃》的空間與時間―跨國女性主義觀點 | 林巾力老師 | |
11/8 | 市川春樹 | 博二 | 於東洋協會專門學校之台灣語教育—其教授法與教學活動 | 林巾力老師 |
11/22 | 吳明宗 | 博一 | 當代臺灣科幻文學的反共抗俄敘事 | 林淑慧老師 |
11/29 | 蔡惠名 | 博四 | 星馬地區海外見習分享 | 賀安娟老師 |
12/6 | 林圻鈺 | 碩二 | 傳統與現代的對話:–由女性論述觀點討論台北愛舞拉丁舞團新嘗試舞作<白牡丹> | 林巾力老師 |
12/20 | 蔡佩真 | 碩二 | 台灣意象初探:以「義呆利國家擬人動畫」為中心 | 林巾力老師 |
- 在職生
時間:18:30
地點:文學院誠105教室
時間 | 主講人 | 班別 | 題目 | 主持人 |
10/29 | 陳美純 | 在職碩二 | 戀戀蓬山情:百般凝視灣麗風采 | 林淑慧老師 |
12/24 | 李慶華 | 在職碩三 | 苗栗客家地區的恩主公信仰——以銅鑼武聖宮為例 | 林淑慧老師 |
12/24 | 劉庭山 | 在職碩二 | 學校沿革與地方發展之互動——以台中市南屯區黎明國中為例 | 林淑慧老師 |
時間:12:20
地點:台文系3樓會議室
時間 | 主講人 | 年級 | 題目 | 主持人 |
4/12 | 簡宏逸 | 博一 | 從 Lamcam 到南崁:荷治到清初南崁地區村社歷史連續性之重建 | 莊佳穎老師 |
4/26 | 林巾力 | 老師 | 台灣與中國詩學比較的初步嚐試 | 林芳玫老師 |
5/10 | 張能傑 | 博二 | 台灣民厝、陰宅(墳墓) 中的民俗裝飾藝術 | 王俐茹 |
5/24 | 謝易安 | 碩一 | 〈易笄而冠〉—─漢文通俗小說中跨性別的拒抗論述 | 林芳玫老師 |
5/31 | 張瑜庭 | 碩二 | 國境之外的想像──八重山的台灣人 | 林芳玫老師 |
6/7 | 王美薇 | 碩二 | 母親還是女神?── 阮慶岳《秀雲》象徵旅程的再思考 | 陳龍廷老師 |
兩校研究生論文發表會
Nn̄g-hāu Gián-kiù-sing Lūn-bûn Huat-piáu-huē
- 2022 第16屆台師大暨國北教大台文系所研究生論文發表會
- 2021 第15屆國北教大暨台師大台文系所研究生論文發表會
- 2020 第14屆台師大暨國北教大台文系所研究生論文發表會
- 2019 第13屆國北教大暨台師大台文系所研究生論文發表會
- 2018 第12屆台師大暨國北教大台文系所研究生論文發表會
- 2017 第11屆國北教大暨台師大台文系所研究生論文發表會
- 2016 第十屆台師大暨國北教大台文系所研究生論文發表會
- 2015 第九屆國北教大暨台師大台文系所研究生論文發表會
- 2014 第八屆台師大暨國北教大台文系所研究生論文發表會
- 2013 第七屆國北教大暨台師大台文系所研究生論文發表會
- 2012 第六屆台師大暨國北教大台文系所研究生論文發表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