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大新聞】開箱試玩師大人的桌遊 體驗臺北高校故事

玩桌遊也能學歷史!日系畫風精美人物牌卡,以及手繪復古風地圖呈現師大建築物,十多位學生開箱試玩這套名為「蕉葉與木鐸」的桌遊,透過遊戲學習臺北高校歷史。手機另外下載專屬AR應用程式,將鏡頭對準人物牌卡,屏幕上原本的人物畫像瞬間變成史料照片,讓學習歷史也能很先進。

文化部推動國家文化記憶庫計畫補助計畫:「蕉葉與木鐸:從百年學校紀錄 / 轉譯國家與地方文化記憶」,由臺史所蔡錦堂教授、資教所陳志洪教授團隊、臺文系林巾力教授團隊、圖資所柯皓仁教授進行跨域合作。將臺北高校校史轉化,開發為桌遊及手機AR應用程式。期望達到寓教於樂,讓師大學生了解校史。並於1月15日邀請臺文系、資教所、與動漫動畫漫畫研究社學生以及圖書館校史組團隊,在文薈廳參加桌遊試玩工作坊。本次活動亦邀請到《日治時期臺北高等學校與菁英養成》一書作者徐聖凱博士參與試玩,而關心校史發展的吳正己校長也蒞臨會場指導。

「蕉葉與木鐸」分別為臺北高校及臺師大校徽,也是這次計畫與遊戲名稱由來。臺文系林巾力教授表示,臺北高校是孕育早期臺灣菁英的教育機構,富有歷史意義,是國家重要文化資產,師大也在2018年11月校務會議決議將校史回溯到1922年臺北高校創立時期。

她另外提到,校園內許多紅磚建築,包含文薈廳也都是當時留下,但許多學生不甚了解,因此在2018年暑假就開始有想法並啟動計畫,把這些散落、沒被注意到的歷史碎片,有系統地把它們建置起來,希望此能成為國家文化的基地,並可成為全民共享記憶。

此計畫展是師大跨領域合作重要成果之一,最早由臺史所蔡錦堂教授蒐集臺北高校文物、並以其研究為基礎,到後來投入包含圖書館的圖資技術、歷史與臺文系所的史料蒐集,最後結合資教所虛擬實境技術等,在為期兩年計畫中互相交流合作,才能使這款桌遊和AR應用程式誕生。

陳志洪教授表示,為了活化史料內容,因此選擇具有互動性的桌遊作為知識傳遞媒介,「這像是一個『鉤子』,希望啟發玩家對臺北高校的興趣,進而去查詢相關資料」他也提到遊戲設計過程,從史料蒐集考證完畢後,將資料拆解並分散於遊戲各部分並設計情境,宛如時光膠囊將玩家帶回過去,將分散歷史拼圖重新組織。

另外,資教所也發展一款特殊的AR手機應用程式「蕉葉與木鐸」,玩家只需用手機掃描桌遊牌卡,即會在屏幕上跳出許多臺北高校時期的珍貴照片。陳志洪教授也表示,這次試玩工作坊會蒐集學生意見,再進行設計改良,遊戲預計最快今年暑期前就可正式出版,可讓畢業生作為紀念禮,新學期開學也可成為師大新鮮人的入學見面禮。

參與試玩的臺文系潘同學提到,「蕉葉與木鐸」與平時接觸的桌遊類型不同,由於是以歷史為主軸的遊戲,過程中需要稍微動腦思考,完成多位臺高學生的委託任務。不過遊戲設計簡單易懂,所以玩第二輪時能快速上手。他也說,這套桌遊與臺北高校校史緊密結合,從中可認識許多臺高人物跟整座學校的歷史脈絡,也是一種另類保存歷史的方式。(撰文:校園記者臺文111董倩伶 / 編輯:黃樂賢 / 核稿:胡世澤)

轉載自:http://pr.ntnu.edu.tw/news/index.php?mode=data&id=19830

   

  • Post author: